炽灯即将“退休” 恶性竞争让LED照明“未老先衰”
发布时间:2016-09-06 点击率:8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按照此前发布的“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如果评估顺利,我国将从今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不过业内专家指出,想要彻底完成白炽灯退市计划,必须要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来推进。事实上,禁令的难以推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真正能够有效替代白炽灯的新品类产品。
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
如果评估顺利的话,从下月起,我国持续了四年的白炽灯“退休”计划将进入攻坚阶段,也就是所有15瓦以上的白炽灯都不得再生产和进口,这意味着大功率白炽灯将“坏一个少一个”地进入自然淘汰阶段。而在我们普通生产生活中用到的白炽灯基本都在15瓦以上,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白炽灯都即将告别我们。
中国计划用四年让白炽灯“退休”
所谓白炽灯,就是我们很小就知道的当年由爱迪生发明的那种灯泡。这种原形出现于1879年的照明用具到现在已经有137年的使用历史。不过这项当时的伟大发明,如今却成为有待升级换代的对象。事实上,在所有用电的照明灯具中,白炽灯的效率是最低的,它所消耗的电能只有约2%可转化为光能,其余的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由于光效太低,世界很多国家都已经逐步淘汰白炽灯。最初是2007年初澳大利亚政府率先宣布以立法形式全面淘汰白炽灯开始,先后有加拿大、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都陆续发布了白炽灯淘汰计划。
中国是白炽灯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据测算,中国照明用电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2%左右。我国也在2011年发布了“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根据这一路线图,我国将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设为过渡期。从2012年10月1日起,我国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并依据能效标准,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光效低于能效限定值的低效卤钨灯;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我国对前期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后续政策。如果评估顺利,从今年10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认为,想要彻底完成白炽灯退市计划,必须要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来推进。事实上,禁令的难以推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真正能够有效替代白炽灯的新品类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照明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生产出真正既具有节能性又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让白炽灯踏踏实实“退休”。
节能灯可能“卖得贵也不节电”
其实很早之前,人们已经逐渐开始在很多场合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但多年过去,几倍于白炽灯价格的节能灯依然没能完全取代白炽灯。事实上,除了价格偏贵之外,节能灯是否真的像所标注的那样节能也逐渐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
此前,一直占据国内节能灯市场领先地位的
飞利浦节能灯由于被检测出实际耗电量严重超标而拒不召回,此举严重打击了节能灯的市场形象。当时北京市消协对市场上随意抽取的53种节能灯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仅有52.83%的节能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中“黑榜”中最为著名的品牌就是飞利浦。检测结果显示,在对飞利浦一款5瓦节能灯的检测中,12个样品的实际功率均在6.1至6.4瓦,分别超标22%至28%,即全部产品的实际功率超标,意味着这种节能灯实际耗电量要明显大于标注值。
由于北京市消协的这次检测,还催生出了中国节能灯行业的首例召回案。就在有关检测结果公布之后,国内品牌雷士照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召回其被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购买相关型号节能灯的消费者可办理免费退换货。但飞利浦此后对检测结果一直置之不理,导致了整个节能灯市场遭到质疑。
恶性竞争让LED照明“未老先衰”
LED照明曾经被看作是在我国极具潜力的未来照明技术。不过,从几年前开始国内企业开始一窝蜂扎进这一领域,无论与照明、电子是否相关的企业全都纷纷涉足LED照明,最终导致蓝海迅速变为红海。同时由于行业门槛过低,很多并不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低价格为主要武器,最终将整个行业的价格体系迅速拉低,导致行业内多数企业无钱可赚甚至亏损。LED照明行业甚至曾被称为是中国电子行业一个最快从希望走向失望行业。
国家统计局去年下半年曾经发布过一项数据显示,在对全国超过2600家LED照明企业的统计中,2015年上半年亏损企业达到579家,累计亏损额共计12.15亿元。这意味着整个国内LED照明行业的亏损面超过两成,远高于全国轻工行业亏损面,比2014年同期的亏损面也有所扩大。另外根据LED行业的研究机构LEDinside统计,去年中国大陆的LED行业整体表现低迷,以LED封装市场为例,当年的规模为88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2%。
面对整个行业的低迷走势,这两年已经陆续有很多大企业退出了LED照明行业,这虽然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强度,但其实对于整个行业的水准也是不小的冲击。而且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国LED照明产业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恶化,很多国际照明巨头甚至纷纷弃守这一领域,包括飞利浦、欧司朗等都出售其照明业务,GE照明也选择退出亚洲市场专注坚守欧美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这些巨头是难以招架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但整体来看这对中国照明产业是好是坏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