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照明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快递

深度解读:智慧城市如何“智造”价值

发布时间:2018-09-03   点击率:854  

 来源:第一财经解码新金融

  智慧城市概念迅速升温,试点城市不断增加,智慧城市究竟如何建设落地?又能为市民带来哪些改变?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者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期通过智慧的手段和措施,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资源支撑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也早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早在2013年1月,住建部就已公布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而在“十三五”规划中则进一步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爆发期?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什么阶段?

  万碧玉:第一个是规划阶段,目前很多城市还停留在这一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应用阶段,有大量应用的系统出现;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发展或者说提升阶段,我认为在2018年以后有很多城市都会形成集成的系统,集成很多应用、数据,来对城市进行智慧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就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状态,我认为是一个爆发期,或者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期的过程。

  俞太尉: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实际上其内容一直都存在,一直在不同程度地介入,只不过没有把这些建设的内容概括为智慧城市而已。目前无论是企业、各地政府,都在搞信息化建设,实际上信息化建设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雏形和基础,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今年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才有根基,才能够向前推进。我们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去深化,尤其是用现在成熟的、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去进一步把它做得更好。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哪些改变?

  张立钧:通过这些新兴技术,很容易在某一个点上面,某一个公共设施或市民出行的节点上做一个突破,这样子的话,其实更多可以从点到面,而不像传统在没有这些新兴技术手段时,可能更多从顶层的规划,自上而下来进行突破,所以我觉得技术带来了很多创新的突破途径,不单单是自上而下,更多也可以通过自下而上去突破。

  参与者众多 如何避免千篇一律?

  随着目前全国各地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的主体越来越多,如何避免智慧城市的千篇一律?

  俞太尉:避免千篇一律的话,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需求导向,要根据这个地区实际的情况,它存在哪方面的不足,根据它的需求做智慧城市的建设。

  第二个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切中要害的问题导向,因为城市发展到今天,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城市遇到的问题严重程度都一样,可能问题面上是一样的,但是程度不同。因此,城市要建设智慧城市的话,应该根据问题的大小,根据轻重缓急来做。

  还有一点,智慧城市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因此结果导向就非常重要。智慧城市是一代接一代、一任接一任的,不必在领导任内把这个事情做完。

  万碧玉:根据城市不同的形态,一方面要建立标准,只有统一标准才能统一数据接口、统一应用体系。但又不可能要求每个城市都按照同样的模式来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根据自身诉求和需求来解决问题。

  首先要了解这个城市本身的定位。比如说一个山区的县,说要投10个亿来做智慧城市,其中有3000万做智慧交通,我们看了它大概也有20几辆公交车,出租车等于没有,大部分市民都是骑自行车。反过来看它的旅游非常好,所以会给它基于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整体的方案,这就是城市自己发展发生的需求或定位,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们要尽量进行市场化运作。虽然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40年高速增长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地方政府的财政要做很多事情,要做基础设施、要做城市建设、要确保老百姓的生活,如果全部把钱做智慧城市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如何进行市场化,根据它本身比较有优势的一些产业,来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是大部分城市需要考量的。

  俞太尉:每个城市我们现在切入点不一样,平安的智慧城市包括政务、生活、环保、教育、交通、医疗、房产、口岸、经贸、金融,涉及面很广,因此每一个城市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深圳,我们是全面开花,但我们在佛山,可能先做一个智慧政务,比如说三亚,可能交通的问题,尤其是春节期间交通拥挤的情况,对它来讲是最为头疼的,而海口,我们可以先从智慧财政入手,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因为政府的每用一分钱,原来的做法是公共的资金用到哪里,审计就跟到哪里,属于事后行为。我们现在把它变成事前和事中的行为,穿插到财政基金的运行过程中去,这样的话不至于亡羊补牢,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可以避免,有些问题当场及时的就可以得到解决。

  首先我们要抓住它的痛点,第二要找出亮点,第三我们要形成一个热点。痛点抓住了,我们把这痛点解了,就成了我们的亮点,只有成为热点,它才有推广复制的价值。所以做智慧城市,我们坚持这三点论。

  如何保证顶层设计有效性?

  顶层设计是规划智慧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什么是顶层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张立钧:智慧城市一定是以人为本,你要解决的是住在城市里的老百姓,或者说是未来在这个城市旅游、工作的人,是在它的交通、出行、医疗、生活、教育等方方面面的这些痛点,技术本身是一种手段,我们有时候可能太过于强调某些技术方面的突破、创新,当然这个也很重要。

  第二个我觉得要考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有些原则和治理的架构,从治理架构的角度来讲,是不是以人为主,这个城市的居住的市民、企业,他们有没有足够的参与到这个决策过程当中,在设计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各个参与方、主体方。

  为什么要有一些设计的原则?某个领域的设计遇到冲突的时候,比如说为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跟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的时候,你的原则到底应该偏向哪一方面。

  顶层设计的重点是能够落地应用,过于高大上的顶层设计,可能当地的经济无法支撑,或无法匹配当地的需求,如何保证顶层设计的有效性?

  万碧玉:顶层设计其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碰到最多的问题是语言体系不一样,我们在做一个顶层设计,卫生局局长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想要让市长、书记给我批1000万,明年可以搞智慧医疗。但到了常务副市长,他是要管钱的,这怎么行?一年要投3个亿,我现在财政收入才20个亿,3个亿干这个,其他事情干不完了。

  顶层设计肯定要坚持,但不要太强调它的功效,因为顶层设计虽然是管三年、五年,但技术是在变化的,主要城市发展的目标或者当前阶段不同的诉求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说南京有一个新城,原来做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时候,我们给它做的顶层设计,经过三年实践下来以后就要进行调整,所以顶层设计一定要坚持,但是不是一步到位的。

  智慧城市如何落入场景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遍地开花,带动了一幅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企业布局版图悄然拉开。在政策的推动下,众多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纷纷进场,阿里巴巴率先提出ET城市大脑构想,通过架设大量城市传感系统,利用超算平台全局化处理数据,让AI主动判断和干预城市运行,从而提升城市效率。腾讯则发挥“连接”优势,依靠强大的社交应用基因,以及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在微信这个超级平台中完成了多项智慧服务的集成。兼具网络设备与运营管理优势的老牌制造企业华为,更多从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场景积累较强的平安采取了另一种思路搭建智慧城市,通过建设智慧、智理、智效的“智慧城市云”,整合、分析、处理各领域的数据,为城市提供了一揽子解决方案。

  用科技来打造智慧城市这样一种形态,在市民日常生活中如何反映?

  俞太尉:比如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围绕着怎么样使看病难变成看病容易、怎么使看病贵变得看病不贵,运用现代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改善。你到医院看病,本来已经病的没多大的力气,在医院里面楼上楼下到处奔波,最后实际留给你看病的时间是很短的,但奔波的过程耗费了你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尤其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我们在安徽一个医院做了试点,就是想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比如说患者从挂号开始,一直到取药,利用一个手机就可以把挂号、化验、缴费,包括查看、医生开的药方、药物用法、需要注意的事项,统统在一个手机里面,用一个手指头一点击,这些东西都一目了然,不需要你去问医生、去反复问护士,这样的话它就非常直观做到一目了然。

  平安集团与深圳市签署的关于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未来会落在哪些应用场景中?俞太尉:比如说非常典型的,深圳的交通是大城市遇到最为棘手的问题,我们跟深圳公安局合作,为了使得出行更有计划,我们开发了一个平台叫预约出行,除了预约出行以外,我们也围绕着车、围绕着路、围绕着人、围绕着政策四个方面,打造一个深圳智慧交管,乃至智慧交通这样的样板。所以我们的团队和深圳的交警一起不停的在打磨和完善,我相信慢慢深圳的交通会有很大的改观,路没有增加,硬件没有增加,只是我们强化了我们的管理,我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能够使他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来安排出行。

  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验证,在接下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还有哪些?

  万碧玉:先评估城市本身根据提到的定位的问题,市场化的问题,专业化的问题,然后再发掘它城市本身不同的应用的需求。当然最后总结,政府如何能够提升它的效率,提升对老百姓或者对市民服务的体验感。

  第二个就是产业,产业这块是永远避不了的,智慧城市如何促生它的内生产业,包括外延的产业,如何帮助这个城市发展。

 

  最后我们叫惠民,就是外国的专家说以人为中心,以市民为中心,这个话已经放入柏林城市规划纲要里了,专门讲如何以市民为中心的过程。未来城市很复杂,智慧城市规划也好、建设也好,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完成的,所以政府、产业界,应该给予一些宽容的心态,实际上我觉得不能说试错,允许在那个阶段,我们不管是专家层面,还是政府领导层面,或者是产业界层面,都能够看到非常远,我们尝试去做一些中长期的规划和一些策略性的指导或实践,但是实践下来以后发现有的地方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应该是一种容忍、宽容,应该允许大家再让子弹飞一会儿。

[行业网站] 照明中国网 中国照明网 中国半导体照明网 中国照明学会(CIES)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CALI) 中国之光网 阿拉丁照明网 高工LED 一灯网 中国LED在线 OFweek照明人才网 灯光与设计 中国节能灯网-灯具